AIoT:人工智慧加上物聯網,兩個成熟技術引爆了一個高速成長的新產業!

2021/07/16 TNL Mediagene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
AIoT 甚至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真正的事實是:在未來,沒有一個產業不會用到 AIoT 技術。那麼,你打算等多久,才願意跟上?INSIDE 即將在九月舉辦每年一度的未來日大型論壇,今年的主題就是 AIoT 所帶領的數位轉型,邀請產、官、學界的意見領袖共同與會,與產業與會來賓探討 AIoT 時代所將呈現的機會,歡迎大家一起來迎接未來!

關心科技發展趨勢的讀者相信對於人工智慧和物聯網都不陌生,可能還會認為這兩者都是成熟的技術了。但是,不妨也思考一下,我們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產業上的發展,真的有運用到這些技術了嗎?

就先從我們的生活開始談談吧!在家電中,最常被用來舉例為物聯網想像的就屬冰箱了,如果你現在在家遠距辦公,不妨回頭看看你家的冰箱,是已經智慧化的物聯網裝置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如果是,那你滿意嗎?數年前,早就有家電廠商把冰箱裝上一台平板電腦,認為這就是智慧化的物聯網家電,但是顯然並沒有說服大眾。

物聯網不能只是萬物連上網路,更不能只是裝上幾百個感應器

其實裝置能夠連接網路,和夠不夠智慧,並不能直接劃上等號。如果一台冰箱可以連上網路,但是使用者卻必須自己判斷哪些東西過期了、哪些東西該到電商下訂單了…老實說,這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不是嗎?

所以,一台真正「聰明」的冰箱,可不能只是連上網路而已,得要開始裝上非常多的感應器,例如重量感應器來判斷一瓶牛奶喝了多少、視覺感應器判斷什麼時候過期、味道感應器判斷食物雖沒過期但是已經腐敗了,甚至是紀錄一天內開關多少次的感應器來協助監控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這些技術不難,但也只是開始,物聯網從來就不只是連上網路,還要更多的感應器來提供資訊!

所以為什麼物聯網的概念不成熟?那就是因為連上網路並不夠,還要傳送更多資料,可是更多資料並沒有真的解決問題,在「問題」沒有被清楚定義的情況下,反而造成困擾。

我們來想像另一個場景:智慧電燈,我們到底是希望「電燈可以自己判斷該開、該關、該改變顏色、該調整成什麼亮度」?還是希望「我們可以遠距開關電燈」?我想前者才是智慧和方便,但我們大多數的物聯網裝置給我們後者的功能,我們只是可以控制更多東西,說不定煩雜的感受還多於輕鬆,因為裡面並沒有「人工智慧」的技術來加持。

 

人工智慧不能只是演算法,更不能只處理成千上萬的資料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人工智慧」。過去十年,人工智慧的技術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在視覺辨識和語言辨識的發展可說是相當成熟了。拿起我們的手機,可以輕而易舉辨識我們的臉來解鎖,也可以透過翻譯的 App 讓我們講完一段中文之後就直接翻譯成英文並且還有兩種語言的逐字稿,甚至記者會上都已經有機器生成的即時字幕。

但,另一方面,我們的工作真的有因為人工智慧的成熟而帶來很大的改變嗎?有沒有發現,只要無法透過手機上的鏡頭和麥克風取得資料讓人工智慧的演算法處理,人工智慧幾乎就幫不上忙了?這樣的人工智慧,是真的智慧嗎?更有趣的是,目前產業上的工作,恐怕主流還是「工人智慧」來做判斷的啊!

所以為什麼人工智慧的應用不普及?那就是因為我們所採集的資料遠遠不夠啊!我們並沒有真的活在一個萬物聯網、到處都是感應器的世界,所以人工智慧的技術成熟了,但是應用卻根本還沒落地。

我們同樣用智慧電燈來舉例,智慧電燈該裝上哪些感應器才會夠聰明呢?首先,至少要有視覺感應器,用來判斷環境的亮度與色溫,例如陰天色溫比較高,那智慧電燈應該要調為暖色以維持環境氣氛,還要記得早上開亮讓人起床、睡前漸漸變暗讓人入睡。

此外,也要有聲音感應器,除了接收語音指令,更重要的是透過人工智慧來判斷環境氣氛,例如正在遠距開會,需要理性氛圍,就維持陽光般的明亮;正在和家人一起晚餐,需要溫暖和樂的氛圍,也能提供合適的照片。簡單來說,過去用昂貴的室內裝潢與燈光設計所達成的效果,如今智慧電燈就能輕易做到,而且還能隨時按照需求做出調整,不再一成不變。聰明、方便、省錢、省電,這才是智慧生活。

所以有沒有發現,只有物聯網而沒有人工智慧,那一點都不方便。但是只有人工智慧而沒有物聯網,應用範圍卻又非常侷限。只有把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兩個都已經成熟的技術加在一起,變成 AIoT,才能真的實現我們的理想。

 

為什麼兩個成熟技術的結合,可以打造出全新的產業?

在產業分析的角度上,產業週期(The Industry Life Cycle)和技術週期(The Hype Cycle)是不同的兩回事,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網路的串流技術早就非常成熟,YouTube 在 2005 年就成立了。同樣的,網路的金流技術更早就存在了,Paypal 成立於 1998 年。但是這兩個技術的結合,卻能打造出「線上課程」的龐大產業。所以從技術週期來看,線上課程所採用的技術都處於穩定成熟期,一點都不新,但是從產業週期來看,線上課程的營收成長率還在成長期,絲毫不見衰退,也沒有什麼併購和整合的現象。

同樣的,AIoT 也是採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這兩個在週期上都處於穩定成熟期的技術,但是兩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在產業週期上甚至還在非常早期的萌芽期而已,連成長期都還沒開始。但,有遠見的人,都已經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即將來臨,例如數位行銷專家菲利浦・科特勒就在自己最新的著作《行銷 5.0》裡面提到 AIoT 會如何改變行銷產業。

在《行銷 5.0》的時代,行銷的戰術有五種,包括資料行銷、預測行銷、場景行銷、增強行銷和敏捷行銷,其中像是在場景行銷中,先建構智慧感應的基礎設施,才能在 POS 運用距離感應器進行場景回應,並利用生物辨識促進個人化,這些未來將在實體零售通路出現的場景,正是人工智慧加上物聯網的 AIoT 應用。

沒錯,AIoT 甚至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真正的事實是:在未來,沒有一個產業不會用到 AIoT 技術。那麼,你打算等多久,才願意跟上?

 

Photo Credit:iStock

AIoT 促成百業轉型,AI 和 IoT 技術缺一不可!

其實有許多產業已經逐漸轉型,但是往往受限於對技術的了解或基礎設備的普及,只能先轉一半。

舉例來說,在農業上,各種聯網的感應器越來越普及了,但是卻又缺乏了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來協助,導致眾多資料未能派上用場,而最後仍然以工人智慧來處理。

在醫療上,又是另一種情況。人工智慧的技術在視覺辨識上可以表現得比人眼更好,所以透過人工智慧辨識各種醫學影像並且提出精準研判早就是常態了,但是醫學影像只能在醫療機構取得,如果能透過隨身穿戴裝置持續取得更大量的資料,加上人工智慧的判斷,是不是可以提早診斷甚至是預防憾事發生?如今智慧型手錶,除了脈搏以外,也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感應技術,包括血氧甚至血糖,能夠提供的資料越多,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也就越大。

台灣很幸運,AIoT 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我們樣樣俱備,人工智慧的人才台灣供給充足,物聯網的聯網與感應裝置台灣也有供應鏈,甚至也開始有傳統的製造業正在著手加速轉型,不僅只是把製造自動化,更是彈性化、智慧化和客製化。只是,台灣過去的幾次產業轉型,步調上比較緩慢,既然台灣有 AIoT 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也有亟待轉型與升級的各行各業,那就讓 INSIDE 來扮演兩者之間的橋樑,協助大家各取所需,共創雙贏。

INSIDE 即將在九月舉辦每年一度的未來日大型論壇,今年的主題就是 AIoT 所帶領的數位轉型,邀請產、官、學界的意見領袖共同與會,與產業與會來賓探討 AIoT 時代所將呈現的機會,歡迎大家一起來迎接未來!

本文經INSIDE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產官學跨界交鋒!一次看懂AIoT+數位轉型大商機
2021 INSIDE未來日 AIoT智慧未來 產業轉型最佳解方|免費線上論壇 歡迎取票!

 

 

TNL Mediagene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

亞洲次世代數位科技媒體集團,集結全方位新聞、時事、評論、生活風格與運動內容。 並為AI數位科技、跨平台整合、類型多元、全方位面向兼備的國際媒體集團,提供全球讀者有脈絡、具價值、值得信任的內容與服務。
看更多新聞